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新聞 » 正文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鎮(zhèn)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城市建設司巡視員張悅:60%的污水處理廠采用BOT、TOT等特許經營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5-09-29  瀏覽次數:138
核心提示: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鎮(zhèn)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城市建設司巡視員張悅:60%的污水處理廠采用BOT、TOT等特許經營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鎮(zhèn)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城市建設司巡視員張悅在“第九屆水處理行業(yè)熱點技術論壇”演講時表示:近十年來,我國污水處理發(fā)展非常迅速,污水處理廠的數量不斷增加,污水處理率逐年攀升,污染物削減效率也呈兩位數增長。

我國的污水處理能取得如此快速的發(fā)展,在于我國有效實施了正確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發(fā)展機制。首先是明確、落實責任。明確了各地政府是城市污水處理的責任主體,著力加強政府部門指導、推動和監(jiān)督管理的作用,并建立完善項目建設及運行中的長效考核管理機制,全方位考評各級地方政府的污水處理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積極性。其次是建立收費制度。將污水處理費用納入財政預算,設專項資金用于設施建設、運行。再次是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公平公開的規(guī)范管理制度和特許經營制度,打破行業(yè)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益,依據“政府建網、社會建廠”的原則,鼓勵多元投資主體參與污水處理的建設運營管理。還有就是強化政府監(jiān)管,轉變政府部門職能,由直接運營轉變?yōu)楸O(jiān)管,真正代表公眾利益。

目前,我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的特征集中體現為“五高”:一是高層面重視。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強化各地區(qū)城鎮(zhèn)污水處理能力,并將城市污水處理作為節(jié)能減排戰(zhàn)略任務的重要內容!“十二五”全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guī)劃》提出:到2015年,實現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和縣城建有城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縣城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70%,建制鎮(zhèn)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30%;城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5%以上。2013年年底,《城鎮(zhèn)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出臺,并于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對推進我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的法治化進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二是高速度發(fā)展。污水處理能力快速增長。三是高強度投入。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約200億元。四是高標準要求: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方對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要求日趨嚴格,不少地方提出“污水處理廠排放達到一級A標準”。四是高程度開放。60%的污水處理廠采用BOT、TOT等特許經營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據初步估算,中國污水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水量,目前在世界上排首位,尤其從實際處理的水量來看,我國已成為污水處理的大國,但不是強國。我國污水處理配套管網的建設滯后、污染物削減效率偏低等問題還都普遍存在。雖然“十一五”期間建設了大量污水廠,但規(guī)劃確定的16萬公里管網的指標難以完成,管網滯后仍然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污水的收集和污水處理能力的發(fā)揮。根據測算,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都應該實施雨污分流。但實際情況與這個標準差距很大,目前有許多地方都還沒有進行雨污分流,污水廠進口處污水COD含量僅為100毫克/升,大大低于全國250毫克/升的平均值,造成污水處理效能下降。

要切實推進城鎮(zhèn)污水處理工作,目前最重要的轉變“重廠輕網、重水輕泥、重量輕質”的觀念,重視配套管網的同步建設,根據“廠網并舉,管網先行”的原則,確保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fā)揮效益;加快“雨污分流”系統(tǒng)改造和完善,切實提高污水處理設施的污染物削減效率。還要充分發(fā)揮設施運行效能。加強管理培訓,提高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保障污水處理廠安全穩(wěn)定運行,切實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利用率,充分發(fā)揮已建成設施的污染物削減效能;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以技術為依托,加強管理。 




 

“現在我們是污水處理世界第一大國,但是我們遠遠不是污水處理強國,主要的差距不在工藝,管網才是大問題。”近日,國家住建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在E20環(huán)境平臺主辦的第52期環(huán)境產業(yè)戰(zhàn)略沙龍上如是說。針對當前國內排水管網的運營管理問題,來自政府、企業(yè)、研究機構的30位代表分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張悅從政府的角度闡述了對排水管網問題的觀點。

排水管網問題為什么這么復雜?

“管網問題不是單一層面的問題,”張悅首先指出,“管網問題是錢的問題,但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對于其復雜性,張悅從社會屬性、自然屬性、經濟屬性三個角度進行了解讀。

第一,排水管網在社會屬性上,應該是全公益的。“不像市場化的污水處理廠BOT模式,有輸入、有輸出、有考核指標和定量評價,這些在管網領域施行很困難。”張悅分析了全公益屬性的管網的確存在一些限制,但同時強調,“不是說公益就不能市場化。”他建議,可以設定一些間接的指標,并將其與政府的相關責任結合,以推動排水管網市場化。

第二,從自然屬性角度,排水管網是由政府壟斷的、鋼筋質地的網絡;與污水處理廠并非都是一一對應的服務關系,采用廠網一體化方式未必都能適合。張悅認為:“可以搞勞務外包,一個行政區(qū)域的管網和處理設施可能是一張網對應N個污水廠。”

第三,從經濟屬性角度,排水管網不會產生增值效益,資產不確定,很難有利益最大化的企業(yè)。“由于管網前兩個屬性,它往往被定義成沉淀資產,”張悅同時指出,“管網的價值是按功能來計算的。所以說經濟上很難把它做一個定量的評估。”

“具體說到政府采購服務和管網特許經營的各地實操方面,還沒有達到‘服務’的層面或者‘特許經營’的層面,還只是在勞動力或者是勞務外包的層面。”他強調,地方不應當去制定維護標準、費用標準等等標準,例如一公里的管網要多少錢,他認為這是制定不出來的,而且即使制定完備了,也不會對管網市場化有幫助,在這種背景下的競爭機制也會因此而一錢不值。

解決管網問題,該怎么辦?

針對管網問題的復雜性,張悅以他30多年的經驗和創(chuàng)新思維,開出了醫(yī)治“藥方”。

一、政府的責任主體地位要強化

排水管網的問題如何才能得到解決?張悅首先指出政府的責任主體地位要強化。政府在排水管網領域應該體現“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環(huán)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雨水資源的利用與節(jié)約”共三個方面的責任主體地位,而且這三項要全部納入對政府的整體考核范疇。

二、注重管網的頂層設計

張悅援引《排水條例》中的第一條原則,強調要尊重自然,“過去講統(tǒng)籌規(guī)劃,兼管并重,保障安全,實際上是尊重自然,”張悅指出,“要講藍色經濟,要把低影響開發(fā)和原有自然水系的規(guī)劃建設破壞性好好解決。不要讓所有的水,全部依賴于管道末端。”同時張悅用習近平主席講的“自然存續(xù),自然滲透,自然進化”總結,認為應該努力從源頭解決管網的問題,政府要遵循自然的法則。

排水管網要規(guī)劃到位才能解決大問題。“治污、雨水、環(huán)境、資源、安全都要結合起來,”張悅認為,管網是多元復雜的系統(tǒng),所以管網的維護、清淤、巡查等都需要規(guī)劃。要規(guī)劃,先普查。“普查往往不只是管網普查,還有屬性普查,水系普查,然后才是管網普查,然后是周邊水位、潮位的普查”,張悅對管網的整體頂層設計通俗地表述道,“規(guī)劃肯定要進行二次評估,凡是家底不清的,肯定不是成功的規(guī)劃。政府要有效的‘規(guī)劃’。”

整個城市也處于一個大的水文體系之中,多方面相關聯,因而還要有模型、有數字,“要把這個系統(tǒng)普查的情況和信息系統(tǒng)、數字平臺一致性解決。”張悅強調,不僅要普查,要規(guī)劃,還要建立排水管網監(jiān)管體系,這樣才能夠“將最終影響、最終因素作為政府的考核指標。”從而有效管控排水管網的運營與管理。

 

三、PPP有新解,政府應重視“三期”

“市場化”是當前解決公共服務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本次沙龍討論的關鍵點;而對于排水管網問題,市場化也早已被提上日程;所以本次沙龍,張悅特地對PPP進行了闡釋。

“第一個P指什么?現在有人說國有,把混合所有制結構扯到一起了,P就是公共部門,不是國有企業(yè);第二個P肯定指社會,我認為這個P可以放大一點,哪怕包括市場化改革的國有企業(yè),市場機制的國有企業(yè),比較有錢的,還有社會資本,以民營資本為主。”張悅認為,“PPP的關鍵在第三個P,他們關系怎么搞。”從而提出了“三期”的概念,即政府一定要考慮管網投資的“短期”、“長期”、“預期”。

“短期”是指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初期投入較大,而后隨著時間推移會投資越來越少,甚至為零。對于管網,在初期較短的時間內需要投資較大,“比如說5-10年,但并不是以后幾十年,年年都需要這么大的投資。”所以張悅認為,對管網的短期大投資過后,對于其長遠發(fā)展,要設定“一個緩增長、甚至是零增長的目標”。

“長期”是指對于管網的建設和運行都要有永續(xù)的資金投入。“這是政府的責任,公共資金,包括稅收,包括房地產稅,都應該有一個永續(xù)的投入。”張悅表示,現在中央財政每年有五六百個億用于處理污水、垃圾,但是再搞基本設施建設卻又捉襟見肘,所以,“短期和長期的關系要搞好。”張悅認為,前期的較大投資和后期永續(xù)的投資要有效配合,才能對管網問題的解決有根本性的推動力。

“預期”就是在“短期”與“長期”的基礎上,管網投資要注意有必要的效果。“融資”概念被張悅提及,并引用了國禎環(huán)保的融資實例,“國禎融資的時候,做了狠勁才是兩三個億,現在市值已經到達二三十個億了。”因為有好的環(huán)保概念、好的預期收益、好的現實項目,所以融資就有成效,管網運行與管理的預期收效也才能更好。“如果借無限需求的機會,把有限的資金,長期化、可持續(xù)化,把資本市場的預期放大化,就有可能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張悅對于“預期”有進一步的思考,“如果PPP模式,從現有的給基本建設投資一定比例的補助,變成一個可持續(xù)的投資,比如說基金的方式,比如說財政的運營補貼性投入給污水處理費。就在PPP這樣的機制中,誰中標,政府就按結果補償。”

對于PPP,張悅的一句簡單概括最為直白明了:“第一個P是‘公共’,是對的;第二個P,拓展了企業(yè);第三個P,需要創(chuàng)新。”所以,他強調:“一定要解放思想,放開思路。原有的融資方式,零存整取,先取后存的方式,搞個調整;不能是混凝土的思維方式,也不能是水泥管的思維方式,要有資本,搞資本那套,參考華爾街的思維方式,要不然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

四、市場化調動活力,政企共贏需“貢獻”

在管網領域實行PPP模式用“市場”把政府、企業(yè)、公眾的活力調動起來。張悅認為公私合作中,政府作為“公”的一方需要注意規(guī)劃,而作為“私”一方的企業(yè)也應該有所注意,“第一要想看得透,第二想得開,最后就是賺倆錢。”

離開政府,企業(yè)只能局限在討價還價獲得酬勞的低級服務層面;只有真正與城市的安全、城市的亮點等“城市政治”相銜接,并能做到對政績考核有貢獻的時候,才能真正獲得共贏。“你一定要貢獻出來,”張悅說,“你的力量,你的責任心,你的勞務,你的智慧,你的裝備,你對新技術的引進,國際的合作。你開一個很好的、貢獻的大門,一定有可持續(xù)的、三個臺階(短、長、預期)的項目,地方政府就離不開你了。”這樣,政府才能信任企業(yè)可以解決實質的重要問題,才會給予足夠的支持,張悅點評為:“這就是智慧。政府覺得你說的對,活就給你了。”

在管網領域市場化中,企業(y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政府,而政府也需要由企業(yè)來搞活管網,雙方要彼此支持,互有貢獻,才能長效發(fā)展。

2014年9月24日,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城鎮(zhèn)水務管理辦公室和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信息中心、國家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開發(fā)并運行的中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管理系統(tǒng)獲得國際水協2014年度的運營/管理全球大獎,張悅作為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城鎮(zhèn)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城市建設司巡視員,代表項目獲獎單位也被邀上臺領獎。 在復雜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管理系統(tǒng)方面,中國且能問鼎世界,同與污水相聯的排水管網問題,獲得解決甚至登頂世界的腳步還會遠嗎?

原標題:張悅:排水管網的部分問題可以用PPP解決

 

張悅:環(huán)保產業(yè)需要五“心”企業(yè)家

時間:2015-03-30

來源:E20環(huán)境平臺

作者:任萌萌

 
 

3月27日,由E20環(huán)境平臺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15(第十三屆)水業(yè)戰(zhàn)略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順利開幕,與會嘉賓達800多人,其中知名環(huán)保企業(yè)代表有100多人。本次論壇主題為“大時代 大資本 大夢想”,是水業(yè)領域的思想盛會。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受邀發(fā)表了簡短致辭。

“要壯大環(huán)保產業(yè)不僅需要政策和資本市場的支持,更需要一批優(yōu)秀的‘五心’企業(yè)家。”

什么是“五心”企業(yè)家?張悅解釋:“第一,要充滿希望,實現環(huán)保夢想要有信心;第二,要執(zhí)著、專注,做好環(huán)保事業(yè)要有恒心;第三,總要不斷探索未知,要不斷創(chuàng)新,得有童心;第四,做環(huán)保為行業(yè)、為社會、為家國,要付出與奉獻,承擔這份社會責任需要有善心;第五,要融入市場,謀求企業(yè)發(fā)展,做大、做強,多少得有點野心;這樣我們中國的環(huán)保產業(yè)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五心”觀點獲得了與會企業(yè)家們的普遍認同,與會代表很受鼓舞。


 

張悅:雨洪控制與利用

2015-05-25 作者:張悅 來源:江蘇省環(huán)保產業(yè)研究院  

  對于城市水問題的管理與解決,個人認為供水與污水都處在相對容易解決的層面,因為這些問題指標單一,指向明確,因素相對簡單,其解決方法有清晰的思路可循。而對于雨水管理來說,則是一個涉及供排水、水資源蓄積、防澇等多方面的城市綜合管理問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雨水可稱之為城市水管理的終極目標。

雨水管理:水源利用、污染、內澇是三位一體的問題

水源問題:雖然大氣存在污染,但雨水畢竟還是水源,對于北方缺水城市,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尤其重要。

污染問題:每場降雨,初期雨水攜帶的污染物質會導致河道污染、發(fā)黑發(fā)臭。城市面源和農村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污染的主要因素。

內澇問題:內澇問題主要體現為城市安全問題。不少城市淹水情況突出,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和過去相比,氣候變化導致的短歷時、強降雨頻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人為原因,如“攤大餅”式的城市化發(fā)展、“熱島效應”、“雨島效應”、道路硬化等會對自然原因導致的效果產生強化。

首要解決內澇問題

在傳統(tǒng)的城市建設和管理體系中,雨水的解決方案以“快排”為主,在目前的城市管理中,個人認為應當首要解決內澇問題。應當更加重視污水和雨水管網的協調。

“十一五”期間,大規(guī)模污水廠建設過程中,污水收集管網與原有雨水管網的融合,缺乏科學管理和長期規(guī)劃,而這個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傳統(tǒng)的排水體系為雨污合流,但不是完全的合流體系,而是干管合流制,即城市排水干管按照雨污合流的原則建設,而“毛細干管”(污水收集系統(tǒng)末端)仍是最初的雨水管道。實際在收集系統(tǒng)末端,污水的收集仍然使用原有的雨水管道,“鳩占鵲巢”。污水進入雨水系統(tǒng),流速很慢,沉積、淤積嚴重,平均淤積60-70%的管徑斷面。龐大的雨水系統(tǒng)成了污水的沉淀池,不僅為管網清淤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一旦進入汛期,長期積累的淤泥集中被沖刷裹挾進入污水廠,造成污水廠處理負荷加重。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中國的污水排放量最高的時段為每年的4、5月份,也就是南方的“梅雨“季節(jié)。內澇不僅是因為雨季的面源徑流,而且與管道淤積造成的排水不暢密切相關。管道排水不暢每年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整治,而日本的雨污合流管網統(tǒng)一建設成上寬下窄形,就是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因此,建設部要推廣雨污分流,因為若沒有獨立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會造成大量的滲濾、淤塞。我國水務建設早期,人們主張雨水應進入污水處理廠統(tǒng)一處理,F在,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城市原有排水系統(tǒng)的支管、次干管、毛細管都變成了污水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盡可能的將雨水的系統(tǒng)還給雨水,雨污分流才能解決內澇。污水處理要講究效率,盡量避免讓雨水、地下水、地表水都進入污水處理廠。

重新定位城市河道
在我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很多城市河道已經成為了城市的排水河道,并被納入城市防洪體系,但城市的排水體系往往仍將河道作為“泄洪渠道”來使用。結合上面所說的情況,當暴雨來臨,以“快排”解決出路時,河道泄洪能力往往被超越,那么自然要泄壓,水位上升,超過排水口,從敞開的重力流變成了淹沒的倒灌流,這也是很多城市發(fā)生“內澇”的原因。所以個人認為,應當在排水系統(tǒng)中對城市中的河道重新定位,并打破目前行政功能的分割,綜合考慮。目前,北京市已經由規(guī)劃部門和水利部門等在一個更大的視野內研究、統(tǒng)籌與建設雨洪控制和利用,這也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雨洪因素分析與對策
首先是自然因素,隨著降雨類型和降雨量的變化,我們需要更科學的預測和更好的應對方法。

其次是城市化“攤大餅”帶來的熱島效應和雨島效應。以往的“暴雨中心”往往在山區(qū),因為那里是冷熱氣流的交匯區(qū)域,F在由于“城市熱島效應”,“暴雨中心”便逐步轉移到城市中心,這就是“雨島效應”。

解決對策:
首先,城市規(guī)劃要綜合豎向設計規(guī)劃,在一個城市的范圍內,應統(tǒng)籌地下的管網、泵站和調蓄池,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調控。目前國內的現狀為管網和泵站嚴重缺失,調蓄池仍屬于空白,同時城市小區(qū)“自掃門前雪”式的開發(fā)排水系統(tǒng)以達到向道路干管快速排水的目的,這造成城市干管負荷越來越大,峰值承受能力越來越低。

其次,多利用滯、蓄、滲等手段,盡量以自然規(guī)律為解決主體;诘陀绊戦_發(fā)(LID)理論,在小區(qū)規(guī)劃的時候,應考慮模仿自然的下墊面,多綠地滯蓄,減少硬化地面。我國目前綠地接近40%,但是往往建設高于路面,對雨水沒有滯蓄;要進行綠色保護和修復,而這個綠色不僅指顏色,更意味著生態(tài)功能,要做“下凹式綠地”。

第三,對雨水進行源頭利用和消減。未來的居住區(qū)應當興建雨水利用設施,完成過程控制和滯蓄,將雨水導入水系和綠地。最終進入地下管網的時候,要綜合利用雨水調節(jié)池、泵房、管網、排放口通道等實現調蓄、處理和排放并舉。。總結起來就是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排放。

內澇和污染、雨水資源綜合利用要三位一體考慮,那么,源頭、過程、末端也要三位一體。目前,我們還是處于末端控制階段,快排的理念一定會導致內澇。

雨水管理:一個未來更大的水務市場
日益嚴峻的城市內澇問題,必然會帶來原有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改造和城市化進程中新的管理措施。也許未來這部分的投資份額會超過污水和管網的市場規(guī)模。就從目前來說,大量基礎工作要做,比如,暴雨公式的完善;綜合規(guī)劃地下管網、泵站和調蓄池也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技術方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借助數學模型,智能判斷,依據GIS系統(tǒng),建設可視的、數據化的管理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做風險評估,引入污染治理的概念,逐步解決面源污染。

也許我們應夠首先解決地下管網數字化的問題,城市所有的建筑數據都將錄入模型,勘察管徑、標高、走向,每個城市都有幾十萬的數據,并保持動態(tài)完善。雖然在目前的發(fā)展水平下,不算高科技,但卻是一個比較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

另外,我們可以借助數字化、遙感衛(wèi)星、雷達、等先進手段進行數字化智慧城市建設。建立直觀的仿真系統(tǒng),包括防洪體系、河道承受能力,水位邊界條件等等,能夠告訴城市管理者在哪些情況下出現問題,怎么解決。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可以把未來可能的風險變?yōu)榭梢暬木,便于管理者決策。


 

張悅:將污水處理廠變成再生資源廠

時間:2014-01-02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日,中國水協排水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在北京建設大廈舉行,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在年會上做了題為污泥處置的出路與思考的演講,污泥的資源化將不是夢。

 污泥處置現狀堪憂

 據《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3版)》預測,到2015年,全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濕污泥(含水率80%)產生量將為3359萬噸/年,即日產污泥9.2萬噸。然而,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現狀令人堪憂,從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上看,填埋還是我國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最終處置的主要方式。從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來看,主要方式就是污泥堆肥、建材利用,前者在運營市場中占比超過10%,后者占比相對較少,另外有多達17.76%污泥的處置是去向不明的。

 政府是污泥處理處置的責任主體  資金不是主要難點

 張悅巡視員指出:住建部近年來接連出臺了污泥處理處置相關技術政策,如《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污泥處理處置政策明確了污泥處理是政府的責任。這里談的污泥不是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而是市民生活中產生的。也因此,市政污泥處理處置服務的是社會,應當由誰產生誰治理。

 張悅進一步說明,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考慮過污泥的堆肥處置,也考慮過污泥的焚燒處置,但是由于技術難度或者不夠經濟,并沒有進行下去。時至今日,市政污水的處理和管網的建設比較完善,污泥的產量大增,污泥處置問題越來越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十二五”規(guī)劃中已經對污泥做出專項規(guī)劃。從投資來看,按照噸排水的80%,每噸污泥處理40-60萬的投資額計算,目前我國每日污水處理廠產生7-8萬噸污泥,如果每天解決5-6萬噸,“十二五”的目標就能完成?偟耐顿Y額300多億,五年里完成投資,對于中央財政性資金而言已不是難點。

 污泥處理處置的真正難點在于缺乏最終出路

 張悅指出,污泥處理的難點在哪?污泥處理的難點在于最終出路在哪。這一點,2013年9月由中國水網舉辦的2013(第五屆)上海水業(yè)熱點論壇關于污泥處理處置的討論中也達成了一些共識。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實踐,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yè)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深度脫水加填埋、干化加焚燒加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發(fā)酵加土地利用、厭氧消化加土地利用四種主流可行的技術路線。

 技術已經不是難點,難點在于污泥的最終去向。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在水業(yè)熱點論壇上表示,填埋已經不是規(guī)劃的主要方向;農業(yè)利用可能危險食品安全,需進行科學評價、追蹤與監(jiān)管控制風險,是處理處置的高級途徑;焚燒,同樣面臨多種問題,在沒有建立起規(guī)范化的污泥農用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以前,焚燒是非常重要的過渡性處理手段。

 污泥處理處置的資源化利用之路

 張悅在演講中表示,污泥是個寶,關鍵在于怎么處理。如果污泥資源化實施起來,同時實現污泥的無害化,將是兩全其美。在此條件下,與大家樹立一個夢想,即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之夢。

 張悅提出污泥處理處置的理想狀態(tài):一是污泥全消納;二是能量全平衡,最好有正能量輸出;三是資源全回收,即污泥中碳、氮、磷的全資源化回收;四是處理處置過程全綠色,防止處理過程中產生新的化學污染,最后是費用可接受,污泥處理處置200元左右一噸將是可接受到,400-500元一噸,甚至600-700元一噸,將不具經濟可行性。

 張悅進一步提出,將污泥進行熱水解處理進行充分的資源化利用。污泥熱水解處理能產生多個方面的作用:降低污泥的粘稠度,提高流動性,有利于污泥消化;提高單位污泥產氣率;降低消化產生的硫化氫,解決硫化氫危險與腐蝕的難題,提高厭氧消化后污泥的穩(wěn)定性等。熱水解以后,再通過消化、脫水、干化到種樹,建設移動森林,促進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tài)化或者加氫氧化鈉,將蛋白提取后,開發(fā)節(jié)能材料,發(fā)展堿式脫硫助燃劑等。最后,張悅表示,如果污泥中的碳、氮、磷全部資源化,打通污泥的資源化之路,污水處理工藝將向提高污泥產量的方向發(fā)展,我國污水處理廠也將變成再生資源廠。


 

張悅:污泥的淪陷與思想的飛翔

時間:2014-10-1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田皓

 
 

“我們是污水處理大國,但絕不是強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在近日舉辦的2014(第六屆)上海污泥熱點論壇上的發(fā)言令人警醒。他表示,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很多時候還停留在初級——甚至比初級“更低級”的階段。對于這種現狀,他使用了“淪陷”一詞。

早在今年7月,污泥處理處置難題再度為業(yè)界所關注。據《中國環(huán)境報》報道,福建省廈門市、福州市多處污水處理廠,為實現污泥的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杜絕二次污染,兩市曾多次組織項目招標,但結局多是以流標告終。而通過競爭性談判、以低價引入的污泥處置項目,最終都難以真正啟動。

而工業(yè)企業(yè)偷排污泥、隨意傾倒的事件更是屢屢見諸報端,其中甚至不乏原本應該為環(huán)保事業(yè)做出貢獻的污水處理企業(yè)。從“治污者”淪為了“致污者”,污泥的淪陷不能不令人扼腕。

E20研究院統(tǒng)計,我國僅有25%的污泥得到無害化處置。目前,污泥的處理處置費用業(yè)內較公認的數據為:衛(wèi)生填埋90-120/噸,焚燒、建材成本300-450/噸;而偷排的成本僅為20-30/噸。巨大的經濟利益促使污泥處理企業(yè)置環(huán)境利益于不顧,大量偷排、違排事件屢禁不止。

張悅認為,“原因并非是缺乏資金”,因為單個項目投入數千萬,早已司空見慣;也“并非是沒有好的技術路線和科研基礎”,在這一領域有多達上百家處理處置企業(yè)在展開科技攻關,同時眾多的專家、學者也在展開研究。由此,他認為“改變既有的思想方法和認知”是擺脫當前困境、為污泥處理處置難題找到出路的首要課題。

“面對眼前的現實,我們的思想不應該淪陷”,張悅說。他呼吁行業(yè)不應再任由這種狀況繼續(xù)“沉淪”。相反,行業(yè)可以將此作為一種機會,讓思想迎風“飛翔”。

張悅表示,從百年活性污泥法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微生物所帶來的價值。微生物的作用是創(chuàng)新性質的,它是支撐自然界得以循環(huán)再生、新陳代謝并且生生不息的基礎物質。人們從自然規(guī)律中發(fā)掘出它的分解作用,并利用人類的科技和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使之不斷優(yōu)化、完善,并把它作為一百年來污水處理的主流的技術,這是人類學習自然規(guī)律,認識自然規(guī)律后所收獲的碩果,具有莫大的啟發(fā)意義。

張悅認為,藍色思維是師法自然、串聯利用的循環(huán)思維,未來污泥處理處置產業(yè)想要尋求良性發(fā)展,離不開“循環(huán)”。他把國內污泥處理處置分為三個階段:灰色、綠色、藍色。灰色思維是單一目標的孤島思維,一利百害,人天相悖,引發(fā)串聯問題;綠色是多個目標的聯系思維,內外兼顧,人天相容,產生成本問題;而藍色是綜合目標的系統(tǒng)思維,串聯循環(huán),人天兩利,可以達到社會自然和諧的目的。

張悅最后談到,污泥以有機質的形式進入自然循環(huán),亙古有之。藍色思維為污泥回歸自然循環(huán)開啟了一扇大門,中國有機會通過改變頂層思維實現彎道超車,進而領先世界。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